上漿后經(jīng)紗性能的改善應(yīng)該是增強、保伸、耐磨、貼服毛羽。長絲通過上漿,使單根絲相互黏著,具有集束性,防止絲條起毛或斷頭,并能抑制絲的彈性,便于操作。短纖經(jīng)向彈力紗和強捻紗,也需要通過上漿來抑制回縮,方能順利生產(chǎn)。上漿的最終目的是:漿軸好,織疵少,斷頭數(shù)低,織造效率高,提高經(jīng)紗的可織性。具體要求[2]是:
(1)增加紗線斷裂強度。適當增加強度是必要的,但如果過分追求漿紗強度的增加,勢必會使紗線硬脆,失去彈性,反而容易斷頭。純棉紗增強率一般控制在25%~40%,滌/棉紗lO%~25%,純滌紗10%~20%,滌/粘和純粘紗>25%。
(2)保持紗線斷裂伸長率。棉紗原紗伸長率一般為7%,上漿后應(yīng)保持在4%-5%,以利于織造,所以減伸率≤30%,滌/棉、滌/粘紗≤25%,純粘紗≤35%。
(3)提高耐磨率。由于目前耐磨測試尚未規(guī)范化,各種漿料配方的耐磨率也相差很大。較先進的水平為:
(4)毛羽降低率。使用YGl7lB型紗線毛羽測試儀和BT一2型在線毛羽測試儀,對上漿前后紗線毛羽對比,毛羽降低率的先進指標為75%以上。
(5)織軸好軸率。要求漿紗沒有倒斷頭、多頭、粘并、絞頭、輕漿起毛起球,織造沒有拉邊等疵點,先進水平好軸率為60%以上。
(6)織機斷經(jīng)數(shù)。有梭織機應(yīng)在1根/(臺•h)以下,無梭織機10萬緯斷經(jīng)數(shù)要求10—15根以下。
作為供印染整理的坯布,除了可織性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容易退漿,且退漿廢液對環(huán)境無污染。必須在漿料的選擇及配比上予以考慮。
作為成品布,要求賦予織物獨特的風格和手感,必須在漿料的種類、油劑以及上漿率等方面予以適當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