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棉/麻混紡紗一浴法染色
一、 羊毛/棉/麻混紡紗一浴法染色應用前景
當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飾文化的發(fā)展,追求服裝的美觀、舒適、保健、甚至功能性成為時尚,而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滿足我們的要求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各種紡織纖維不論是天然纖維還是化學纖維都具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同纖維的混紡和交織可發(fā)揮纖維各自的優(yōu)點克服其缺點,實現(xiàn)性能互補,滿足人們對服用紡織品日趨增長的要求。
羊毛纖維面料細膩、柔和,棉織物吸濕性強、手感好。苧麻面料挺爽,透氣性好,將這3種 纖維按一定比例混紡成具有特殊結構的紗線,生產(chǎn)出的面料具有3種纖維的共同特性,產(chǎn)品細膩、光澤柔和爽而不燥,懸性好透氣挺括。將這三種纖維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在這個提倡恢復自然主義的時代,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1]
二、 對棉/麻,棉/毛及毛/麻混紡織物的分析
羊毛和苧麻纖維分別屬于蛋白質(zhì)纖維和纖維素,染色性能差異很大,苧麻雖能用染棉的染料染色,但因其結晶度、取向度高,染料在纖維中的擴散速率較低,很難染出濃艷的色澤。[2]
毛/麻混紡織物一般用直接染料和弱酸性染料采用同浴法或兩浴法染色,染色工藝較難控制,染色時間也較長。[2]
棉/毛混紡織物由于棉和毛兩種纖維的染色性能差異,傳統(tǒng)上其染色都用兩浴法,即先手活性染料染棉,再用酸性染料染羊毛。但是這樣的染色工藝復雜,同色性較差,而且存在對混紡纖維的沾色,結果使染色品的色牢度性能差,影響了產(chǎn)品的開發(fā)。[3]
棉/麻混紡織物盡管麻纖維與棉纖維有不同程度相似的理化性能,但還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主要情況見下表:
苧麻和棉化學組成分析情況表[4]
組成 | 苧麻(%) | 棉(%) |
纖維素 | 66.22 | 94.0 |
果膠 | 12.7 | 0.9 |
水分 | 10.15 | 0.9 |
蠟質(zhì) | 0.59 | 0.5 |
灰分 | 5.63 | 1.2 |
水溶物 | 10.34 | 0.8 |
棉、麻纖維的機械物理性能分析情況表[4]
性能 | 苧麻 | 棉 |
聚合度 | 2500~30000 | 10000~15000 |
比重(g/cm2) | 1.50 | 1.54~1.56 |
結晶度(%) | 89 | 70~80 |
回潮率(%) | 12~13 | 7~8 |
纖維長度(mm) | 60~250 | 13~70 |
纖度(D) | ~6.2 | 1~2 |
斷裂強度(g/D) | ~6.5 | 3.0~4.9 |
斷裂延伸度(%) | 1.8~2.3 | 3~7 |
取向度(%) | 72~86 | 40~80 |
苧麻纖維屬于纖維素纖維,其分子結構與棉相同,由失水ß-葡萄糖單元以細長分子鏈組成,但苧麻纖維微結構中鏈分子成規(guī)則和有序排列的結晶區(qū)與鏈分子不規(guī)則和無序排列的不定形區(qū)之比值大于棉纖維,這是苧麻纖維一系列理化性能異于棉纖維的主要原因。[5] 盡管苧麻纖維和麻纖維同屬于纖維素纖維,染色機理是相同的,一般講凡適合棉的染色方法和染料都可以用于苧麻纖維染色加工。但由于兩者微結構的差別,使苧麻纖維在染色時染料不易滲透、染著率低、上染速率慢,較難達到與棉纖維同樣的染色效果。
而對于棉/麻/毛混紡紗來說,在服用性能上具有了三種纖維的優(yōu)點,但是在對其進行染色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前處理工藝,使混紡紗中各組分得到相似的染色性能,如何選擇染色工藝,并在染色時控制其條件得到較好的同色效果。這將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研究的重點。
三、 研究方向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研究羊毛/棉/麻混紡紗的染色工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前處理工藝,研究前處理工藝使混紡紗中不同纖維獲得相似的染色性能。
①選擇高效精練劑
②選擇合適的煮練酶
2.從染料的結構性能方面考慮,選擇合適的染料
①從活性基團的反應性,反應速率來考慮
②從活性基團的穩(wěn)定性來考慮
各類活性基團染料的鍵穩(wěn)定性比較[6]
酸性水解 | 堿性水解 | |
乙烯砜型 | 4-5級 | 2-3級 |
一氯均三嗪型 | 3級 | 4級 |
二氯均三嗪型 | 2-3級 | 3-4級 |
二氟喹噁啉 | 2-3級 | 3-4級 |
三氯嘧啶、二氟一氯嘧啶 | 2-3級 | 4-5級 |
四、 研究方法簡
(一).紗線的前處理
對于羊毛/棉/麻混紡紗來說,其中各種纖維的耐酸堿性能都不一樣。雖然
(二).漂白
對于染淺色來說,要得到較好的染色效果就必須對紗線進行漂白處理而對于羊毛/棉/麻混紡紗來說由于各種纖維的性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必須選擇合適的漂白工藝來對紗線進行漂白處理。對此,由于棉纖維耐酸不耐堿,而羊毛耐堿不耐酸。如果采用堿煮漂或堿煮氧漂工藝,雖然能有效去除纖維素纖維中的各種雜質(zhì)和羊毛纖維表面的油劑,但會對羊毛纖維造成損傷,從而導致單紗強力降低以及最終服用性能劣化。[9]因此我們打算采用H2O2水進行氧化漂白,控制H2O2的用量和PH值使紗線在漂白后還有較好的染色性能。
(三).染色
一般來說,要對羊毛/纖維素纖維類紡織品染色,首先分別從用羊毛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染料來著手,然后從這些染料中選擇對兩種纖維都有上染性的同類染料或者在染色時對其他纖維相互不上染的兩類染料,同時還要考慮染色條件對羊毛纖維的結構性能是否有影響等因素。通過小樣試驗篩選染料,制定合理的染色工藝條件。使紗線獲得良好的同色效果。
總體歸納為以下幾類染料和染色方法:
①酸性或中性/直接染料一浴法(淡中色)或二浴法(深濃色)染色。
②酸性或活性/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
③活性/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
以上方法耐洗牢度順序為③>②>①,前兩種染色方法的關鍵技術是選擇對羊毛沾色較少的直接或活性染色和合適的防染劑,以防止因羊毛的沾色而影響色澤鮮艷度和
活性/活性染料染色法按活性染料對羊毛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染色性能不同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用棉型活性染料同時染兩種纖維,這些染料可能會對其中一種纖維的染色性能相對好一些,可以選擇混用不同類型的棉用活性染料拼染,以使兩種纖維獲得相同表現(xiàn)色澤。。
第二種是分別利用棉型活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拼混染色,要求選用的棉型活性染料主要上染和固著于纖維素纖維上,而對羊毛的固色率很低,所用的毛型活性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的固著量要求很低。
棉用活性/毛用染料拼混過程中,應考慮到羊毛在高溫堿性條件下易泛黃和強力下降的問題,應選用堿固著型的低中溫型活性染料或中性固著的高溫型活性染料對纖維纖維部分染色。對選用的某一類棉用活性染料還應進行篩選,因為相同活性基,不同母體結構的染料對羊毛的固著量是不同的。如:蒽醌結構的乙烯型活性染料Remazol艷藍R和一氯均三嗪/乙烯砜雙活性基染料Megafix艷藍B-RV在羊毛上的固著量實際上大大超過了在纖維素纖維上固著量,不能用于棉用活性/羊毛用活性染料拼色染色中。
對于羊毛來說,染色溫度對染料的上染和固著量影響較大,由于羊毛纖維表面存在著結構緊密的鱗片層,在較低染色溫度下染料很難擴散到鱗片層內(nèi)進入皮質(zhì)層,所以在低溫條件下上染量和固著率很低。對于羊毛纖維染色活性染料上的活性基團來看,乙烯砜、二氟一氯嘧啶、α-溴代丙烯酰胺等活性基的染料對羊毛纖維有較好的固著性能。
在羊毛專用活性染料方面,有Ciba的Lanasol(國產(chǎn)PW型),德司達的Realan,科萊恩的Drimalan F, 赫司特的Hostalanl(國產(chǎn)SN型)。這些染料在弱酸性條件下對羊毛/棉織物染色,對棉的沾色是極低的,因此很適合羊毛/纖維素纖維的活性/活性染料浴法染色。根據(jù)報導,在中溫堿性條件下上述染料中的Lanasol染料對纖維的固著量最低,因此Lanasol染料可用于羊毛/纖維素纖維紡織品活性/活性染料先
PH值的控制
羊毛的化學性質(zhì)決定了整個染色過程堿性不能太高,但太低又不利于棉的上染,在堿性條件下生成Cell-O-陰離子有利于親核加成反應,但Cell-O-陰離子對氫氧根離子濃度的比值在PH值高到一定程度后會減小,且染料的直接性能超群也隨PH值增高而降低,當PH值>10.5時直接性急劇下降,染料與纖維素間的水解也急劇增加,因此PH值在8~9之間。對于羊毛來說,其等電點為4.2~4.8,在堿性堿性條件下,羊毛帶負電荷,但溶液PH值在4-~9范圍內(nèi)羊毛很少吸酸也很少吸堿,因為羊毛吸收質(zhì)子或氫氧根離子后,毛纖維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帶電荷不能自由轉(zhuǎn)動,對進一步吸收質(zhì)子或氫氧離子會產(chǎn)生斥力。這一性質(zhì)對羊毛吸堿分解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染浴PH值為8~9既有利于保護羊毛又利于染料的親核加成反應,使羊毛染色后獲得很好的固著量,提高了染色體的牢度。因此PH值在8~9對羊的上染也是合理的。[7]
因此我們在羊毛/纖維素纖維紡織品染色中選用活性/活性染料染色法,選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染料染色,所用的的棉用活性染料應該主要上染和固著于纖維素纖維上,對羊毛的固著量很低,而所用的毛用活性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的固著量應該很低,纖維素纖維染色用的活性染料可選用以上介紹的染料。
參考文獻:
[1] 季友偉.毛絲麻混紡織物生產(chǎn)工藝探討[J].毛紡科技.2002年第5期.12~15
[2] 呂淑霖,王雪燕.苧麻變性及毛/麻混紡織物染色工藝研究[J].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1993.6.20-23
[3] 吳贊敏等.棉/毛混紡織物的染色性能及工藝研究.染整技術[J].2003.10.10~15
[4] 王煜等.麻棉紡織物染整工藝與生產(chǎn)[J].印染.第二十卷第四期.1994.4
[5] 達漁衛(wèi)等 純苧麻及麻棉混紡織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江蘇印染 1996.2.
[6] 染料最
[7] 翁云菊.棉/毛混紡紗線的前處理工藝探討.北京紡織[J].第21卷.第3期